分类目录主菜单

实验室刘会及刘一凡博士最新发表论文

刘会博士第一篇论文:

LiuHui, ZhaoBo, HuangLinquan, GuoJiabao, LiuYifan.

FoolChecker: A platform to evaluate the robustness of images against adversarial attacks.

发表在Neurocomputing, 2020, 412: 216-225

第二篇论文(已经accepted):

Liu Hui, Zhao Bo, Zou Jianwen, Huang Linquan, Liu Yifan.

A Lightweight Image Encryption Algorithm based on Message Passing and Chaotic Map.

已被Security and Communication Networks接受 (Accepted)

刘一凡博士:

Zhao Bo, Liu Yifan, Li Xiang, Li Jiayue, Zou Jianwen.

TrustBlock: An adaptive trust evaluation of SDN network nodes based on double-layer blockchain.

PLoS ONE, 2020,15(3): e0228844.

我院团队研究成果获2019年度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张焕国、赵波教授带领的团队研究成果获 2019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

2020年6月12日,2019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举行。我院张焕国、赵波教授带领的团队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自主可控的可信计算关键技术及应用”获2019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这是我院2016年成立以来首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当前,自主可控是我国增强网络空间安全的前提,可信计算是建立自主可控的重要途径。我院张焕国、赵波教授带领科研团队,以国家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地方为己任,针对芯片、PC、移动终端、云计算系统、应用系统等关键问题,通过近20年的研发与奋斗,研制了可信计算机根芯片、可信计算机平台、可信PDA、可信云系统、可信测评等,取得了从端到云的一系列成果,最终形成了自主可控的可信计算关键技术及应用,推动了我国可信计算技术与产业的发展。本项目发表论文80余篇,获得国际发明专利授权1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2项,出版专著4本。该技术在政府、国防、企业等大型信息系统和自主可控防护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张焕国教授

据悉,此次全省共有311项科技成果(人)和15家企业获奖。其中,突出贡献奖1人,特等奖2项、一等奖51项、二等奖110项、三等奖147项。

赵波教授代表团队领奖(右2为赵波教授)

赵波教授获第七届军运会网络安全保卫工作“先进个人”

近日,湖北省公安厅网络安全保卫总队通报表彰了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网络安全保卫工作先进单位、专家和个人。我院常务副院长赵波教授在该项工作中表现突出,被评为“先进个人”。

据悉本次共表彰了15家先进单位,23家优秀技术支持单位,85名专家及先进个人。赵波教授系“先进个人”中非公安院校的唯一获奖高校教师。

2019年第八届全国网络与信息安全防护峰会圆满举行

2019年12月13-14日,由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CNCERT/CC)、教育部高等学校网络空间安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空天信息安全与可信计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主办,武汉大学国家网络安全学院与信息保障技术重点实验室联合承办,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协办的第八届全国网络与信息安全防护峰会(XDef2019)如期在汉举行,本届峰会以“突破核心、网络强国”为主题,来自政府相关部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应用需求单位及民间安全团体的400余位专家学者和同学参加了本次峰会。本次会议包括特邀报告、全体会议报告和技术论坛,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论坛,以及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类竞赛优秀作品展等多个环节。

会议开幕式于12月13日在武汉光谷金盾大酒店举行,教育部高等学校网络空间安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湖北省网信办、湖北省国家保密局、CNCERT湖北分中心等部门领导,以及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科院,360、奇安信、绿盟等来自全国“政、产、学、研、用”各界的近400名专家学者出席了开幕式。武汉大学党委保密委员会办公室席彩云主任、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郑晗副院长,网络安全学院党委书记沃闻达等院领导出席,会议开幕式由网络安全学院常务副院长赵波教授主持、大会主席武汉大学张焕国教授代表峰会组委会致欢迎辞,教育部高等学校网络空间安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封化民秘书长代表指导单位到会致辞。

副校长李资远为学院师生讲党课激发干劲作为

根据学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方案部署安排,10月31日下午,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李资远教授在行政楼215会议室,以“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为题,为他联系的学院干部师生讲授专题党课。我院党委全体班子成员、研究所所长、系主任、教学实验中心主任、各办公室主任、辅导员以及师生党支部书记聆听了党课。

李资远的专题党课结合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体会,结合工作中的实际情况重点讲述三个问题:如何理解“守初心、担使命”的要求;如何坚持问题导向,找准差距;如何针对存在问题,狠抓落实。

在讲解理解“守初心、担使命”的要求时,李资远从开展主题教育的背景和意义出发,指出要在前期学习和调研的基础上纵向分析,从党中央到各省党委、省高校工委,再到学校党委、学院分党委(党总支)的角度,按照主题教育的总要求,结合工作实际,找准差距,狠抓落实。通过工作实绩来检验主题教育成效。“守初心”是出发点,“担使命”就是要牢记“在路上”,“找差距”要求有正视问题的自觉,“抓落实”就是要杜绝一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

当谈到坚持问题导向,找准差距时,李资远讲述武汉大学的初心和使命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每个人的初心和使命是学校初心使命的具体化承载体。每个人都有要围绕初心使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具体到学校建设中来讲,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和把武汉大学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实践中做出每一个员工应有的贡献。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诸如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困难、教育评价体系与职称评价体系仍需改革、各学科发展不平衡等等,要坚持问题导向,把问题找实、把根源挖深,真刀真枪地解决问题。

李资远继续强调,下一步我们要针对存在问题,狠抓落实。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坚持人才强院,不断加强各学院教师队伍建设,坚持学科立院,不断增强发展支撑力,强化顶层设计,积极构建高效能的“大后勤” 服务保障体系。办好一流大学不只是教学、科研人员的责任,后勤保障、管理、服务体系也要跟上一流大学脚步,共同形成一流的“大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实干兴邦,以奋发有为的工作状态推动学校学院事业发展。

此次专题党课是学校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校“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同上一堂课”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主题教育专题党课活动,进一步坚定广大师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进一步激励和动员广大师生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

海南大学、海南省公安厅网警总队一行访问我院

2019年10月31日上午,海南大学计算机与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院长曹春杰、海南省公安厅网警总队副总队长赵晏等一行来我院调研,就网络安全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科研合作、人才引进等进行了广泛交流。我院党委书记沃闻达、常务副院长赵波、副院长王骞、院长助理杜瑞颖,以及陈晶教授、姬东鸿教授、何德彪教授、陈刚教授、刘金硕副教授、余荣威老师、学科办赵健主任等参加了调研座谈。

会上,我院常务副院长赵波、海南大学计算机与网安院院长曹春杰分别介绍了本院的基本情况。我院杜瑞颖教授介绍了信息安全和网络空间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特色。

我院沃闻达书记对海南大学、海南公安厅一行来院调研表示热烈欢迎。他说海南省是国家重点建设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新时期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区位优势明显,发展迅猛。海南大学得天时地利,近期发展态势十分好,希望我院与海大计算机网安院加强交流,开展实质性合作,协同发展。

曹春杰院长对武汉大学网安院的调研安排表示感谢。他表示海南大学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下,正在积极创建一流学科。该院也在大跨步推进本院建设,希望通过学习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先进做法和宝贵经验,来不断完善自身发展模式。他讲到,武汉大学在网络安全相关专业的发展过程中,创下了很多第一,做出了很好示范,在业界具有很强的影响力。现在作为国家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单位,正在探索的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新模式、新方法,值得海大网安学习和效仿。希望双方可以借助交流,增进了解,促成合作。也希望武大网安院在人才培养、科研合作、柔性人才引进等方面对海大予以支持,助力海大创办一流学科。

赵晏副总队长介绍了海南省公安厅网警总队的业务情况,他表示希望与武大网安院加强技术交流,通过深化警校合作,加强海南网警的网安技能建设,从而更好的震慑违法分子、打击网络犯罪。

来访人员还包括海南大学计算机与网络安全学院网络空间安全系主任周晓谊、副主任姚姜源、骨干教师叶俊,以上老师还与我院参会专家就科研方向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校党委书记韩进到网安基地新校区调研

10月30日下午,我校党委书记韩进一行到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新校区调研,考察新校区建设和网络安全学院入驻基地的准备情况。校党政办主任徐东兴、发展规划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巫世晶、本科生院院长张绍东、国际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宋小春、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李想、研究生院副院长王丽萍、人事部副部长边金銮、财务部副部长朱钧、法学院副院长黄志雄参加了调研,我院党委书记沃闻达、常务副院长赵波、党委副书记于敏、瞿成雄、副院长彭正明、院长助理杜瑞颖等陪同调研。

韩进走访了正在建设的教学实验楼、食堂、学生宿舍,以及国际人才社区。详细了解了各建筑的施工进展,仔细询问了新校区信息化建设、智能教室建设和教学实验室建设的有关情况。当他了解到新校区将建设大量智慧教室实践“翻转课堂”实现“教学革命”,兴建10余个网络安全专业教学实验室为本科生提供一流实训环境、设立数十个讨论室供师生方便使用,基本实现校区“处处可学习、随时可研讨”时非常高兴,对于学院把打造一流人才培养环境放在建设项目的首位考虑,表示了充分肯定。韩书记还听取了我校积极参与建造设计的工作汇报,对学院以及新校区建设工作专班协同基地建好新校区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表示赞许,充分肯定了网络安全学院敢于作为、把诸多人才培养的先进理念融入到校舍设计中的做法。

调研中,韩进书记详细了解了网络安全学院入驻新校区的准备工作情况以及学院师生对双校区办学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他表示学校要因势利导,加强宣传,强化广大师生对入驻新校区认同。同时学校也要精心运筹,积极应对双校区办学面对的各项挑战,解决好师生面临的实际问题,创新激励机制,让网络安全学院广大师生“搬得进、呆得住、用得好”,抓住发展新机遇。

韩进书记认真聆听介绍并不时交流探讨,他要求网络安全学院要继续配合地方政府做好网安基地新校区建设的各项工作,做好入驻校区的充分准备,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网络安全工作的重要指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积极探索“网络安全学院+创新产业谷”的新型办学模式,坚持“教育、技术、产业融合发展”,为把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打造成“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的良性生态”典范贡献力量。

我院获得武汉大学2019年实验室安全教育宣传月活动先进单位

10月16日下午,学校举行2019年实验室安全教育宣传月活动闭幕式暨表彰大会。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处长雷敬炎主持会议,副处长杨旭升对为期一个月的以“人人要安全,人人重安全”为主题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宣传月活动进行总结。

学校副校长李斐指出,此次实验室安全教育宣传月系列活动有序展开,加强了实验室安全教育,提升了师生安全意识。并对下一步实验室安全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国家网络安全学院等11个学院获得“武汉大学2019年实验室安全教育宣传月活动先进单位”称号,院党委副书记于敏代表学院上台领奖。

世界互联网大会分论坛首次发布我校参与的网络主权成果 阐述网络主权概念、原则与实践进程

10月21日下午,在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网络空间国际规则:实践与探索”分论坛上,首次发布《网络主权:理论与实践》成果文件。该成果由我校与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上海社会科学院联合推出。

此次分论论坛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主办,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承办,国内外100多位互联网治理领域的知名专家和学者,政府部门、私营企业、非政府组织、智库和大学代表出席。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刘烈宏致开幕辞,指出网络空间国际规则制定正面临更大挑战和更高要求,国际社会应群策群力,坚持平等尊重、实现责任共担,坚持互商互谅、实现合作共治,坚持共谋发展、实现繁荣共享,希望论坛为推进网络空间国际治理提出更多更好的思路和建议,推出更多研究成果,不断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力量。我院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基地主要负责人、法学院副院长、网络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国际法研究所教授黄志雄就网络主权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阐述。

论坛共分为“网络空间国际规则的发展和演进”“关键基础资源再分配”“国际法在网络空间的适用”三场圆桌会议,紧密围绕网络空间国际规则制定中的热议问题展开讨论,推动各方沟通理解,凝聚共识,积极助力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在论坛上发布的《网络主权:理论与实践》成果,由我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基地专家团队参与推出。文件清晰界定并系统阐述了信息时代网络主权的概念、基本原则与实践进程,明确提出网络主权是国家主权在网络空间的自然延伸,主要包括独立权、平等权、管辖权和防卫权。各国行使网络主权的基本原则包括平等原则、公正原则、合作原则、和平原则和法治原则。在国家主权基础上构建公正合理的网络空间国际秩序,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就是希望各国在联合国框架下,本着平等协商、求同存异、互利共赢的基本原则,加强沟通,协调立场。在维护国家网络主权的基础上,制定可被普遍接受的网络空间国际规则和国家行为准则,使之成为国际社会共同面对的新命题,不断探索发展,丰富实践。